导语
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钢铁行业标准化中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全面系统把握《纲要》内涵
《纲要》提出,到2025年,我国标准化发展将实现四个转变,即: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工作由国内驱动向国内国际相互促进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面向2035年,《纲要》从标准体系更加健全、标准化管理体制更加完善、标准化工作格局全面形成等三个方面描绘了远景目标。
这些目标在凝聚社会共识、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既考虑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现实基础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也兼顾了国际标准化发展环境和趋势。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标准化将更加有效推进国家综合竞争力提升,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
标准化推进钢铁行业治理
钢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中国钢铁行业曲折而辉煌的奋斗中,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探索-发展-提升”的进阶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以创新为牵引,以服务行业发展需求为目标,突出标准引领,参与国际标准化治理,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标准化改革,着力构建新型标准体系。1991 年,伴随着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钢铁行业就率先建立了钢铁行业标准体系。截至目前,我国现有钢铁行业国标、行标、军标、团标共计3000余项,基本形成了一套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2021年,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为试点单位,按照《国家标准体系优化试点工作方案》提出的“六个一批”的要求,着力构建新型钢铁行业标准体系, 用先进标准进一步支撑和引领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支撑行业创新发展。聚焦制约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托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团体标准秘书处的平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积极有效地开展各层级标准研制,特别是在先进性团体标准、量大面广产品、新材料、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标准化方面,开展了大量著有成效的工作,支撑钢铁行业创新发展。
三是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持续推动中国钢铁走向世界。钢铁行业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稳打稳扎,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钢铁行业累计牵头发布ISO国际标准数量70余项,约占全国总数的10%;发布外文版标准80项(含1项俄文版),约占全国总数的8%;国际标准转化率达83%;选派上百位专家持续深入参与工作,其中18人次专家获得“ISO卓越贡献奖”,占全国获奖人数的39%。
四是加强关键技术成果研究,推动科技成果与标准转化。钢铁行业高度注重以标准固化创新研究成果,在2001年,承担了科技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安全、环保型汽车用材料标准体系的研究》,并先后承担了国家部委百余项重点标准科研项目;“十三五”期间,开展“钢铁工业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行动,下达科技成果转化标准计划22项;2021年,牵头承担了科技部重点专项《战略性关键矿产材料及相关试验方法国际标准研究与应用》,助推一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标准化服务行业发展。
五是强化标准实施应用,积极开展标准宣贯。钢铁行业历来重视标准的实施应用。近两年,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钢铁行业秘书处组织召开线上线下各种形式的标准宣贯会、研讨会、技术交流会、云课堂和培训班20余次,共计约3000余人次参会,受到了行业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为标准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
新形势下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思考
2021年10月,《纲要》的发布,在钢铁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钢铁行业标准化工作者一致认为,《纲要》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为进一步统筹推进钢铁行业标准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我国钢铁行业标准化事业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面向未来五年及更长时期,钢铁行业将深入学习并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更加重视并发挥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着力做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一是做好重点领域标准体系规划布局。《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钢铁行业要抓紧落实《国家标准体系优化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持续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在做优现有钢及合金标准体系的同时,重点做实新型标准体系,做到新型领域标准体系与传统标准体系的融合发展,实现钢铁行业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是持续优化钢铁行业标准数量和结构。《纲要》提出,要优化标准化治理结构。钢铁行业要进一步贯彻国标、行标、军标、团标“四位一体”的建设模式,把市场急需、质量提升、关键基础材料、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等标准纳入工作重点,持续强化钢铁行业重点标准研制,提出重点产品质量分级标准,实现钢铁行业标准化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三是持续深度参与国际标准活动。《纲要》提出,要提升标准国际化对外开放水平。钢铁行业要继续按照国家标准化战略部署,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我国标准在国内市场的实际应用为基础,支持企业牵头提出重点领域国际标准提案,力争“十四五”末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90%以上;同时探讨承担新兴领域国际秘书处和管理职位,加快重点产品外文版标准制定,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方案。
四是持续提升标准化技术支撑水平。《纲要》提出,以科技创新提升标准水平。钢铁行业要加强国家产业政策研究,紧跟国内外科技前沿,聚焦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建立共性技术研发机制,探索建立行业标准验证中心,力争“十四五”末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较大突破;深入推动实施企业领跑者制度,强化标准服务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通过标准推动行业进步、提升标准化水平。
五是夯实标准化人才队伍根基。《纲要》提出,加强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做好标准化工作的基础,钢铁行业要持续培养建立多层次高水平人才。要积极选派年轻同志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工作,牵头制定标准、主持标准科研项目,提升标准化工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年轻标准化人才和行业老专家的积极性,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标准化人才库,夯实标准化工作人才队伍根基,让人才助力行业发展。
逐梦新征程,标准引未来。钢铁行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持续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以标准为抓手,强化行业治理,推动钢铁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